学校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让医学思想碰撞 为“健康中国”发声—— 首届“健康中国与健康产业发展峰会”精彩回顾
发布时间: 2018-04-28 浏览次数: 136


(本文摘选自新华日报)

mmexport1524896208944.jpg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出发,铺设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我们勾勒了健康中国的清晰蓝图。

4月26日,“健康中国与健康产业发展峰会”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举行,特邀顾晓松、张伯礼、王红阳、刘志红、张运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六朝古都”南京,为“健康中国”和“健康江苏”建设凝聚“健康共识”、贡献“智慧力量”。

本次活动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大学主办,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医学会、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泰州医药园区管理委员会协办;江苏新华健康产业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于民,健康是立身之本;于国,健康是立国之基;于民族,健康是复兴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度建设谋划长远,把健康摆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国之大计,江苏担当。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全国首批4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江苏承担着推动健康事业走在前列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出台《“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并在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方面持续发力。行进在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江苏正致力让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民众。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涤平教授发言摘要:

作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始终以发展祖国医药事业、培养中医药人才为根本宗旨,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医学与人文融通,研究与应用结合,历经60多年办学实践形成“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和学科体系,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具有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术声誉、社会影响和国际地位。

我校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在2016、2017、2018《中国大学评价》排名和ESI机构排名中,均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并首次入围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可以说,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各项事业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正在迈入创建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的新阶段。

mmexport1524898280314.jpg

面向未来,学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对准“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坚持内涵发展,坚持中医药特色,坚持树立标杆,坚持面向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走向世界。以健康为中心,不断改革创新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体系,我校在办好原有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等主干专业基础上,2016年创办了全国首家整合医学学院(九年制本博连读专业),2017年创办了全国首批中医养生学新专业(五年制、医学士学位)及医学信息工程专业,2018年又创办了中医康复学、中医儿科学、健康管理与服务等与大健康时代密切相关的新学院新专业。

我们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学习借鉴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下好先手棋、赢得新优势,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在科学研究上下功夫、在服务发展上下功夫、在文化传承上下功夫。努力“办精本科教育、办强研究生教育、办优留学生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切实担负起为大健康时代培养优秀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重任,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健康江苏”“健康中国”的建设提供“南中医方案”,贡献“南中医智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联系方式: 电话:025-85811852 传真:025-85811161
电子邮箱:zsb@njucm.edu.cn 网址:https://zs.njucm.edu.cn/
Copyright © 2005-2019 南京中医药大学 苏ICP备11032525号-1
技术支持: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管理与信息化办公室
地址: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